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求,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州市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三年行动计划》《定南县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确保稳步推进我镇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底线思维、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实施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
距,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科学优化原则
坚持向镇区集中的工作思路,通过完善食宿条件、优化组合教师、完善技术装备、优化美化校园等务实举措,逐步实现从村级分散转为镇区集中办学。
(二)问题导向原则
针对镇村学校优化合并遇到的学生公交接送、住宿用餐、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办学条件等问题,在堵点难点问题上创新思路、灵活施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一解决。
(三)积极稳妥原则
通过政策宣传、调查研究、听证会等途径,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意见,稳妥实施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对条件暂不成熟、不符合调整要求、群众不同意合并的小规模学校,不强行合并。
三、工作目标与总体思路
(一)工作目标
到2024年8月,将车步学区小学优化合并到定南五小,热水小学优化合并到定南七小,计划安置学生27人。
到2025年8月,将历市镇学区小学优化合并定南三小,计划安置学生34人。
(二)总体思路
1.鼓励初中学生向县城聚集、小学学生向县城集中。确有特殊困难的,小学高段学生先行撤并。
2.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到校寄宿,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倡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
四、主要举措
(一)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优化镇村教育资源配置,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教育长远发展的民生实事。各职能部门、县教体局、各镇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凝聚各方合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采取上门入户、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有效方式进行沟通,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积极配合。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认同感和支持度,确保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顺利推进。
(二)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对列入优化名单的小规模学校全面摸底,详细掌握优化合并学校的办学条件、交通路况、学生家庭等情况,建立“一校一案、一生一档”。
(三)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学校校园校舍、安全防范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保障条件。学校重点配齐学生食堂餐位、宿舍床位、饮用水机位、浴室和厕位等生活设施,配备生活老师、宿管、食堂管理人员、安保等必要人员,满足学生生活服务基本需要。支持学校适当扩大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满足学生文体活动和体育运动需求。
(四)全面提高镇中心校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协调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待遇政策,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五)合理利用闲置校园校舍
按照“县为主体、科学规划,教育优先、合理利用,严格程序、依法处置”的要求,科学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等资产盘活利用办法,积极探索闲置校园校舍的多样化合理利用路径。合并后的闲置校舍优先用于乡村学前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公立托育、留守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或用于农村公益事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攻势
镇村、各相关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联动合力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镇村、各相关学校共同努力。接收学校要制定工作方案,就优化资源配置工作进行专门动员和安排部署,充分做好转学学生的安置工作。镇村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辖区内学校优化合并工作。同时,妥善处理学校优化合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相关问题不出镇。
(三)确保安全稳定
在学校优化合并过程中,要坚持“控辍保学”的底线要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解决学校合并后学生上下学交通困难、家庭负担加重等问题,坚决杜绝因合并学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食宿,健全学生食宿管理制度,确保寄宿学生安全。
定南县历市镇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