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晚,赣县区客家文化城灯火璀璨、人气鼎盛。定南县岿美山镇板埠村上輋“香火龙”表演队受邀参演“客韵拜圆月,中秋祈丰年”赣州“客家摇篮”中秋拜月大典,以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非遗展演,为中秋佳节注入浓郁民俗气息,向现场游客与线上观众传递客家文化魅力。
当晚7时许,伴随皎洁月光洒落,定南客家“香火龙”在万众期待中“苏醒”。表演队员点燃插满香火的30米长稻草龙身,铿锵锣鼓声随即响起。腾空跃起的“香火龙”在夜幕下流光溢彩,时而凌空翻腾、时而俯冲盘旋,龙身舞动间划出璀璨光弧,引得游客纷纷簇拥追随,举起手机定格震撼瞬间,祈愿沾“龙气”、纳福运。“现场观演远超想象!传统文化的磅礴生命力太让人惊叹了。”赣县市民韩遵汕的赞叹,道出了现场观众的共同感受。
作为定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符号,定南客家“香火龙”习俗始创于1727年,历史源远流长。其龙身传统由31节组成,过去每年除夕至元宵期间,村民都会通过舞“香火龙”的方式热闹村镇,寄托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一民俗活动已成为传承客家文化、联结乡亲情谊、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既守护了传统文化根脉,更凝聚了村民情感共识。
“我们希望通过舞龙,展现定南人的精气神,也为祖国繁荣昌盛、村民幸福生活祈福。”板埠村“香火龙”组织者黄孝忠表示,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技艺传承,舞出乡村振兴新气象,是他多年的夙愿。近年来,在选材制作、舞龙技法、礼仪规范、打击乐配合等方面不断精进的定南客家“香火龙”,不仅频频亮相客家古城、定南之窗、关西围屋等场所,更曾在第32届世客会龙南主会场为海内外嘉宾献演,成为定南对外展示文化魅力、助推文旅融合的重要名片。
随着板埠村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目前,村民已自发成立板埠村客家香火龙民俗表演理事会,统筹组织传统节庆展演活动。同时,该村正与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紧密协作,全力推进《定南客家香火龙习俗》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加快文本撰写、影像采集等前期准备工作,让这一古老民俗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生机。
供稿:黄琛期

